近日,歷史老師將“羊了個羊”游戲創新改編成“歷了個史”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據封面新聞報道,近日,浙江湖州一高中歷史老師徐嬌嬌將“羊了個羊”游戲創新改編成“歷了個史”,讓歷史課變得趣味無窮,深受學生們喜愛。據了解,徐老師是一位“90后”姑娘,她自曝雖然此前玩“羊了個羊”只過了第一關,但將網上沖浪的靈感運用到教學中,僅用了半個小時。
從日常的生活習慣和學生們熟悉的周邊環境切入,將時下流行的小游戲設置成特定的場景,并融入相關的知識,這讓徐老師收獲了很多學生和網友的贊許。在不少人看來,此舉讓課堂不再變得枯燥,尤其是對于學習任務重的高中學生而言,這樣寓教于樂、融學于趣的教學方式,讓以往需要死記硬背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了起來,因此也受到了學生歡迎。
事實上,這其中的關鍵在于,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參與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充分的互動也在某種程度上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而更進一步去看,這種不同于以往模式化的教學方式,除了少了些刻板化教學的內容外,也更多呈現出一種趣味性。
而讓學生們像喜歡玩游戲一樣喜歡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多元、平等教學理念的展現。近些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這種理念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著很多教師的課堂。它不再是一種嚴肅的、灌輸式的教育,而是可以在課堂互動中讓學生們快樂學習的教育。這是我們的教育中最為本質、也是最值得欣慰的變化。
其實,不管課堂教學形式如何變化,其最終目的都如同徐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睆亩唐谝鸬男Ч麃砜?,徐老師的目的顯然達到了一部分——起碼調和了課堂教學的氛圍,塑造了一個快樂的學習過程,提升了學生積極性,這與打造有效課堂的目標處于相同的邏輯鏈條之下。
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回到此事去看,“歷了個史”之所以受到好評,除了形式新穎外,根本上還是依賴于徐老師優秀的邏輯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點的深入掌握,因此才能“僅用了半個小時就完成了”。這也表明,對于教師而言,在日常的教學中,對課堂教學形式作出改變固然重要,但根本上,還是要以優秀的教學能力為依托。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羊了個羊”火了之后,不止一位教師改編過這個游戲。據媒體報道,此前,廣東佛山的廖老師和學生制作的元素周期表版“羊了個羊”——一款名為“化了個學”的教學課件,也曾引發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新穎“玩法”開始進入日常課堂,呈現了一種新氣象。
當然,人們對“徐老師們”的教學方式表示歡迎,根本上還是源于對教學理念變化的期待——越來越多知識豐富、理念前衛的新生代教師進入教育行業,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為多元、更為快樂,進而讓孩子們能夠度過一個更為豐富的青少年時期。
<轉載自新京報評論社>